为什么我的脑子里有很多好故事,但是一动笔就写不出来,写出来的也和预想的有差距。我应该怎么办才能改变?

时间:2024-04-29 17:39:52 来源:馋涎欲滴网

为什么我的脑子里有很多好故事,但是一动笔就写不出来,写出来的也和预想的有差距。我应该怎么办才能改变?

我带这个问题去找语文老师。脑多好但动的也

语文老师:“别问!故事该办改变问就是笔写不出课本里没有。”

我只好去找体育老师。写出想

她说:“多写多练。和预”

我:“老生常谈,有差能不能换个说法?

她说:“那就试试维纳的脑多好但动的也控制论!”


我们想象中的故事该办改变写作过程是这样的:

对于天才作家来说,这个写作过程是笔写不出没有任何问题的,自然而然的写出想就能创作出名篇巨著。

对于普通人来说,和预虽然我们脑子里有很多好故事,有差但一动笔就写不出来了,脑多好但动的也即使强写出来,故事该办改变也会和预想的笔写不出有差距。

那我们怎么办呢?

还好,我们有“维纳的控制论”。


(维纳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名垂青史的科学巨人。)

我们通过“维纳的控制论”,推导出实际的写作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天才作者之所以是天才,那是因为他们在出生时就已经内置好了“if-then规则库”。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没有。我们还需要外挂一个“if-then规则库”。

我们脑子里的故事,要通过“if-then规则库”进行推理与翻译,才能转换成笔下的精彩作品。


上图是创作网络小说需要的“if-then规则库”,其中包含:人物规则、情节规则、环境规则。

这三方面规则的总原则,是来自薛定谔的观点:生命以负熵为食。

我们的作品要想成为读者的精神食粮,那就必须负熵。负熵越多,作品越解馋。

这个规则库中预置的规则,都是以增加负熵为目的。

我不以为然:“太矫情了吧!写个网文至于这样吗?”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瞎叨咕啥?要想不矫情,你得是天才!”


举例,现在我们脑子里的人物很有感染力。

要直接写出来,多数时候我们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但“if-then规则库”里有一系列的办法。

比如“伊扎德-情绪四维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情绪有四个维度:确信度、激动度、快感度、紧张度。在每个维度上都有两极。

我们只要让人物的情绪在四个维度的两极中做转化。这就会令读者感受到人物的感染力。

if 想要人物很有感染力
then 通过伊扎德-情绪四维理论,就可以达到目的

我不以为然:“拿起笔写就完了!扯这些维度、两极的犊子干嘛?”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别骄傲!仔细听体育老师讲。”


体育老师举了个例子。

下面视频是《庆余年》第27集的一段幕后花絮,陈道明在现场改戏。

原来剧本的设计是:庄老头被气吐血之后,庆帝陈道明大声喊,叫太医!然后离开,表情一乐。

但陈道明不攒同:“我在这嚷嚷赶快叫太医,感觉不对,让侯公公嚷嚷,他一嚷嚷我就走了。”

戏改完之后:庄老头吐血,宴席上众人慌乱。侯公公高喊太医,庆帝陈道明则起身,面沉似水,一言不发,缓步走出。回眸一睹殿内方向,然后露出笑容。

戏改完之后,效果非常棒。

《庆余年》花絮,陈道明现场改戏https://www.zhihu.com/video/1195602697603342336

剧本原来的设计,为什么陈道明认为感觉不对?

戏改了之后,为什么效果比原来好?

我们可通过“伊扎德-情绪四维理论”一探究竟。

人的情绪有四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上有两极。人物要想有感染力,那么情绪就必须在四个维度的两极中做转化。

我们用人话来讲,在宴席上庄老头等人与范闲打嘴仗时,庆帝这个人物的情绪是:

在激动度方面,是激动的。

在确信度方面,是不肯定的。

在紧张度方面,是紧张的。

在快感度方面,是不愉快的。

随着这场戏的推进,庆帝这个人物的情绪也在转化中:

在激动度方面,从激动向平静转化。

在确信度方面,从不肯定向肯定转化。

在紧张度方面,从紧张向轻松转化。

在快感度方面,从不愉快向愉快转化。

当庄老头被气吐血时,也就是这场戏的高潮处,如果庆帝高声喊叫太医,那么庆帝的情绪转化就被阻断了,情绪又回到起点。然后庆帝离开再露出笑容,情绪上就会显得突兀,不合理。

这就是陈道明老师指出的:感觉不对。

陈道明老师坚持让庆帝这个人物一言不发,沉默离开大殿。这就保持了正在转化的情绪不被中断。然后庆帝回眸一睹,再露出笑容。情绪的转化才彻底完成,合理又自然。

这场戏,庆帝的情绪在四个维度的两极中做了完美的转化:

在激动度方面,激动——>平静。

在确信度方面,不肯定——>肯定。

在紧张度方面,紧张——>轻松。

在快感度方面,不愉快——>愉快。

这就是艺术,表演的艺术,戏剧的艺术!没有几十年的沉淀与实践,是积累不出来的。

就连专业的导演和编剧,都需要在老艺术家的指引下才能领略得到。

但现在,我们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在if-then规则库中拿到“伊扎德-情绪四维理论”,我们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理解老艺术家的意图,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能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让我们初出茅庐,就拥有装逼的技能,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

看着体育老师美丽且坚定的脸庞,我试图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语。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体育老师诚不我欺!”

我:“即使她说得似有道理,但陈道明老师也有可能是依据庆帝的性格,来做的表演啊?”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肯定没读斯坦尼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情绪控制是塑造人物的终极法门。不是人物的性格,而是通过人物的情绪,观众才能感受角色并理解故事。”

我:“不管你说啥!反正我就不信斯坦尼拉夫斯基那一套!爱咋咋地!”


举例,现在我们脑子里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情节很精彩。

要直接写出来,多数时候我们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但“if-then规则库”里有一系列的办法。

比如,香农-信息论告诉我们,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其信息量越多。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其信息量越少。

而且,人类出于生物原因,十分偏好大信息量。

所以,我们在创作故事时,必须以小概率事件为素材,从而提高信息量,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if 想要故事有吸引力
then 通过香农-信息论,就可以达到目的

我不以为然:“香什么农?我还神农呢!别拿地摊文摘忽悠我!好歹咱也是在211、985食堂蹭过饭的。”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别瞎嚷嚷!香农是美国著名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者,实至名归的科学巨人!”

体育老师说:“华为甚至还有一个以香农为名的实验室。香农被MIT和贝尔实验室尊崇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我们现在用的5G、4G...都离不开他的理论。

我们搞文字创作,无论网文,还是自媒体,其本质就是在生产信息。所以我们要以香农的信息论为指导思想。”


依据“香浓-信息论”,我们选择小概率事件作为素材,把一系列小概率事件串联起来,就能创作出吸引读者的作品。

例如:

武松长得高大雄壮,武大却十分矮小。

潘金莲貌美如花,却要被许配给三寸钉武大。

武松回家只是没坐高铁,就偏偏要在景阳冈遭遇老虎。

武松随便找个吃饭的地方,不是“三碗不过岗酒店”,就是“十字坡人肉包子铺”。

西门好死不死,偏偏要搞武松的嫂子。

好巧不巧,潘金莲家的邻居就是老王。

这全都是小概率事件,信息量超大。

《水浒传》完美符合“香浓-信息论”阐明的科学规律,古典名著非浪得虚名!

所以,当我们的if-then规则库里有了“香浓-信息论”,我们想不把作品写得吸引人,那都不可能!


我若有所思:“写作文《记一件小事》,我们都以为是写一件小事。其实,那个’小’指的不是事有多小,而是指小概率?

语文老师却不肯点破!就想看我们里面谁是天才,谁能写出小概率事件?”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如今,在知乎的故事大赛中,许多朋友的文笔很棒,但因为不知道香农-信息论,写的故事都是大概率事件,信息量非常少。这怎么能吸引到读者呢?

这里面哪怕有一个人运用香农-信息论,想不拔得头筹都难。”



我们外挂了“if-then规则库”之后,剩下要做的就是多写多练。

只有多写多练,才能使我们更好的运用“if-then规则库”。

我恍然大悟:“说了半天,这个if-then规则库不就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吗?”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别瞧不起理论!马克思说过,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当我们有了理论指南,多写多练才不会迷失方向。


有耿直的朋友问,这么搞会不会整成公式化写作?

虽然,毕达哥拉斯坚信:数学支配着宇宙。

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感到被公式控制。引领我们人生的,仍然是:信念、希望与爱。

因此,不必担心“if-then规则库”会篡改我们的创作初心。


还有耿直的朋友问,这个“if-then规则库”的具体内容及解释,在哪里能找到?
目前可在 @黑门山 以往的答案和文章里找到。

这些规则并不是凭空瞎编,牵强附会,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写的。

“if-then规则库”还在不断充实中,会逐渐引入、更新、替换更实用的规则。

做菜的有菜谱,作曲的有乐谱,我们写小说的也应该有小说谱!

黑门山的体育老师,编制了一套小说谱,可以用来分析作品,也可以用来辅助创作。

黑门山:黑门山的体育老师谈网文创作的那些事(待续)

人物规则--亚瑟阿伦-三十六问---

如何让读者在千字内喜欢上一个人物?

人物规则--伊扎德-情绪四维理论---

新人作者如何摆脱单调语句?

人物规则--马克思-人的本质---

要怎么样写小说才将人物塑造得丰满形象?


情节规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你们觉得我写小说的过程对吗?这个思路没错吧,为什么我后面编不出来了?

情节规则--搞笑三大核心---

《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为什么首订那么高?


情节规则--香农-信息论---

写小说如何做到笔下人物的“语出惊人”?


环境规则--形式美法则---

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

在产生一个脑洞,又没有正式成文之前,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好脑洞,只是我还没时间/精力/心思写出来,一旦有机会成文,肯定会是个好故事。

哈哈,这想法就跟“我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会成功/这事我再玩一会儿也来得及做完/对方似乎喜欢我”一样,大概率是幻觉。

多实践几次就能明白,想要把一个虚无的脑洞落实成完整的故事,到底有多难。

从故事构思层面来看,多数脑洞只不过是零散的片段,而成文却必须是连贯的全景。前者有亮点则足矣,后者不系统就玩完。因此,脑洞阶段的放飞自我并不需要严密的故事背景、逻辑因果、人物关系,但成文阶段的精耕细作却不能对此不管不顾,然后问题就来了。

原本新奇的世界设定充斥着自相矛盾的大BUG,原本精彩纷呈的片段之间却没办法顺畅过渡,原本爱恨交织的感情冲突居然一不小心就把某个重要角色给遗忘到外太空去了……

写作者会痛苦地发现,脑洞期的一个小漏洞总是会在成文期牵扯出无数个大漏洞,补得了这头又顾不上那头,直接把脑洞期的流畅播放卡成成文期的幻灯片放映,让人充分体验一把什么叫“开坑一时爽,填坑火葬场”。

从写作技能层面来看,脑洞大多只是一副硬邦邦的骨架(而且还不一定长全了),成文之时却必须赋予它灵魂血肉、才智美貌。例如脑洞里一个简单的“霸道总裁”设定,落笔时却需要许多精彩的事件、动人的情感才支撑的起来。

于是行文的表达,人物的塑造,伏笔的设置,情感的渲染统统成了绕不过去的必选项,而这些技能和脑洞大开是完全两码事,并不是写作时说需要就能有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才能把技能树点满。

磨练它们的过程已经远超了写作本身,甚至会贯穿于写作者的整个生活,可这才正是考验一个写作者的真本事之处,同故事线索一样,也会对故事的好坏起到关键作用,脑洞大成黑洞也替代不了。

从实际执行层面来看,不如用“脑洞如山倒,成文如抽丝”来打个比方。脑洞的涌现源于激情,总是来的气势汹汹,排山倒海。但成文的过程却必须仰仗长情,过程缓慢而纠结,有时枯坐一整天也不过憋出来几百字(还可能都是废话)。虽说这也算一种积累,但最终成果却被放的很远,看不到也够不着,令人心慌。

而我们身处的终究是个快节奏的时代,轻松愉快的脑洞能随意吃一吃,真正的写作盛宴却不是谁都有闲心品味。成文的繁琐被身边的热闹映衬的乏味且寂寞,布满了苦苦忍耐和自我怀疑。或许大纲可以耐心梳理,技巧可以精心磨练,但缺乏共鸣的孤独却罕有人能坚持的下去。

这世界上本没有坑,写的人耐不住寂寞,也就成了遍地大坑。

当然我写这篇文绝对不是想批判开脑洞这个行为(毕竟我自己每天乱开的脑洞连起来就足够绕地球八圈),只是想表明一个观点,好脑洞成就好故事的例子固然不少,但好脑洞沦为烂故事甚至根本成不了故事的例子就更多。

如果只是为了娱人娱己,脑洞随便爱怎么开都可以,完全不用有什么顾忌。但如果是想追求故事写作水平的提升,就应该尽快摒弃“我有好脑洞,就差写出来,然后就会很厉害”的想当然,空想无益,还是赶紧去实践吧。

其实写作这件事和各行各业一样,有新奇想法的人很多,能踏实做事的人很少。好脑洞固然难得,但脑的人多了,也就没那么珍贵。要知道,脑洞与成文之间永远隔着一个好写手,而这段路,恐怕很多人永远都走不完。

END

新人作者们常常会问这几个问题:

有想法写不出来怎么办?

想得很精彩,写出来却平平淡淡怎么办?

写一个开头可以写一年怎么办?

总是不满意自己写的内容,总是重复推翻重来,导致码字进度停滞怎么办?

说实话,简单粗暴的回答就只有一个字:写!

还能怎么办?你只要还想写,最后都是要写的。如果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动笔开始写,那就永远发现不了问题。

但是对于提出这些问题的派友来说,为什么写不出?为什么写不下去?为什么进度慢?该如何更顺畅的写下去?

其实都是值得大家关注思考的。

其中最本质的原因,还有一个词语:完美主义。

分享一段玄派文学社中“悦心”社友的心得:

完美主义,听上去很美好的一个词,但它却是很多写作新人面临的一大陷阱。
完美主义其实分为两种:行动上的和思想上的。

行动上的完美主义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它会让你不断行动,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
但是完美主义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

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只是会关注自己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完美画面,幻想着最完美的结果,对事情抱有过高的期望,又和现状差距很大。

结果当然就会产生挫败感,然后就越来越不想做。最后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就只能让自己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你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渺渺先来划一划关键词: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幻想最完美的结果、抱有过高期待、与现状差距大。

幻想最完美的结果是大家最常遇到的,差不多等同于小学生问:我要如何考高考啊。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成果怀有过高的期待,正确的认识网文现状(足够的阅读量)、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水平(写一本小说)。

初初写小说,渺渺建议先写一个“简单”的故事。

为什么渺渺要强调“简单“的?

很多新人作者,在写作之初,心中往往会有万丈豪情:想要塑造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背景、想要表达深邃的思想内涵、想要让小说中的每一个人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这就是自己内心的完美主义在起作用。

纯小白的阶段,目标应该尽量简单、跳起来可以摸得到——我要写一个流畅的故事、人设不崩塌、剧情不踩雷、读者可以看得下去。

再基于这个目标,一点点去做。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悦心社友所说的:化完美主义为完成主义。

完成绝对是在完美之前的。

一个作品,如果都没有完成,就更谈不上完美了。

渺渺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如果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没听懂,就会一直想一直想,后面的新内容都不会听,结果越往后听,听不懂的就越多。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完美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

后来与老师沟通,老师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如果遇到听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先往下面听,课后再去思考问老师。

渺渺认为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大家写小说时发生的完美主义


比如说,你一直卡在开头,总觉得开头不完美,压根就没办法往下写。

这个时候你给自己设一个规定:我开头只能改3次,每一次更改,都尽力改到最好。3次以后,这个开头我就不再改了。

如果还发现了开头的问题,只记录下来想更改的地方和问题,在之后的创作中规避这个问题,但不进行修改。

通过这个方法对自己的完美主义进行一个限制,转而促进小说的完成。


悦心派友同样提供了一个方法

给自己设定一个写作任务,并且刻意增加你任务的“严峻性”。

打个比方,如果每次上班迟到15分钟罚款50,很多人还是会迟到。

但是如果每次迟到罚款1000,我相信不管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都阻挡不了我们这颗想要上班的心。

写作也是一样,假如明天稿子还没有写完,你的工作可能就不保了,那你是不是会马上奋笔疾书地写下去。

很多人说我没有时间写,错了。

我们永远不会没有时间写,我们只是把写作的优先级排后了,没有让写作这件事变得严重起来。

借鉴这个思路,给自己设定一个紧急的、带有严峻性的写作任务。

比如你说今天不写完文章就不可以吃饭,晚上不写完就不能睡觉。

这就让我们从原来的完美主义心态变成完成任务心态,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有无数新人作者曾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好点子总是≠好作品?为什么每次我构思地特别好的想法,写出来总是有差距?

关键在于转化效率过低。

一般而言,对于转化效率高的老作者,一个好点子在他那里写出来之后,与原来脑子里的预设有大约70%的相似度,于是故事有模有样,甚至还能有多处出彩。

他的灵感,或者说这个好故事就很完整地展示出来了。

而那些转化效率低的新作者,写出来的作品和原来脑海里的相似度只有20%,原本很棒的故事创意,最后变成了四不像,再怎么改都没法,只能废掉一个创意。

这是大多数新作者都踩过的坑:缺乏把一个好点子写成成品的经验。

最常见但最耗时的办法,就是不理会质量,继续写,十年以后你会发现:哎,好像慢慢地自己写砸的次数变少了,水平也上升了,这个问题自动就不再是问题了。

但还有更好地方法,那就是学习如何写小说。

小说创作技巧是新人进场最便捷、最省力、最容易上手、产出效果最大的方法。有人问,如果都按照同样的技巧写,那不成了批量生产线了吗?那些写出来的作品都一样咋办?

这样的问题其实太弱智了。

学了汉字就都能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看完临床医学的所有教材就能治好全部疾病?

对于新人作者,技巧更像是一种底层基础,它是一种手段,就像高手下象棋,知道这么下的套路,但实战不一定这么用,用了也是千变万化。更关键的是,不学写作技巧,一张白纸一样的新人,他们要怎么去发挥?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一股脑就能将心中所想全部都展示出来的能力,说明你的基础还不扎实,要打好基本功。

而接下来我就要告诉你,一整套完备的小说创作技巧,帮你打好这个基本功。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获取一些靠谱的投稿信息,还可以关注下微信公众号:征文约稿小助手(可直接搜索ID:yitiaoyingyugou),自行查阅~(以下为干货部分)


小说是有韵律的,它就像一支舞,节奏有激烈、缓柔,全程有高潮、结尾,若一支舞失去了韵律,观众就无法欣赏到其中的美,看起来就显得生硬尴尬。我们的创作也是一样,掌握韵律很重要。

梗概图(我们参考概要图讲解):

1、作为你故事的主角,应该包含一些基本因子:

外貌、品格、才干、志趣、情性、代表特征、声望等等,概要图中给出的一些内容,应当予以考虑。

2、处理方式:

要善于为人物打上特征标记,关键是让读者记住你的角色:深入人心即为成功。你可以按各个因子逐次给出,同时把一些突出的内容进行复现,打造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次要角色是为主人公服务的,要通过次要人物凸显主人公的某个特质,这个特质也是你想要赋予给他的。有些时候你无法直接给主人公赋予特质,借他人之口反而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比方说,你的主人公很强,但直接写“某某很强”往往不具备说服力,而通过一次对抗,把一个之前吹上天的BOSS搞定了,读者自然就明白谁强谁弱了。

1、次要角色的立场:

支持方——主角的亲朋好友、前辈、女人等等

中立方——不具备立场的衔接人物

反派——与主角对抗的敌人、妖魔鬼怪

2、基本划分:

强大的:一般正反双方都具有这么一个角色,正方的强大角色大多是主角的引路人、支持者以及背后的支柱;而反方多为大BOSS,前期通常不出现,或出现一次后消失,等待主角前去挑战。

弱小的:有很多弱小的次要角色存在,这里的弱小不仅指实力,依照小说类型和写作的不同,它还可以是地位、财富、长相的美丑、性格好坏等等。

成长的:次要角色中也有成长型,可以预先设定,反方的成长型,正方的成长型,多半跟随剧情发展而持续存在。

潜伏的:一些不直接描写的人物,或没有具体刻画的形象人物,如某个支持主角的大佬,但该类型与强大的次要角色不同的是这个人物可以永远不露面,处于潜伏的bug形式。

陪伴的:身边人,多为爱人、手下大将等,一般公开存在且有所着墨。

3、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你要不断制造矛盾和冲突,使主角和次要人物发生关联,打破各自原有的稳态,这样剧情就能自然而然向前推进,达到新的稳态后再反复这个过程。

一个好的情节设置往往能让小说十分出彩,概要图中的三种设置方法各有其优点,这就是桥段的作用。这和配角的设置是要搭配起来的,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三种方式简单举三个例子,一一对应。

  1. 安排次要角色做反衬:富二代大反派玩弄女性,游戏人间,四处勾搭美女,包括女主,而主角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不主动但是细心照顾女一,这样把一个善良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2. 不断堆砌和积蓄某种力度,然后反转:大力描绘一个强大的敌人形象,多次胜出,装备精良,最后在败在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手上,这样从侧面体现了这个初出茅庐的人更为强大。
  3. 绝处逢生,将人物置于某个陷阱下,一步步陷落,激发其潜能:敌人用阳谋把主角引入险地,主角积蓄力量,在危机关头爆发,力挽狂澜,成功进阶或达到某个目标。

伏笔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它是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原作者洪深,引用注)说:

预示未来,又可以分‘预作伏笔’和‘制造空气’两项。

伏笔如同一个在暗处的杀手,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动手,有没有撤离,他能让故事产生各种不同的走向,在你没有注意的时候就那么发生了。当然,设置这位杀手的过程不能太轻,甚至后面推进剧情时读者都不知道所以然,也不能完全摆在明面上讲,这样就失去伏笔的出人意料的意义。要把伏笔在读者心中留下印象,但是比较模糊,当后面故事发生,再勾起这段回忆,那其目的也就达到了。

1、按剧情设置伏笔

伏笔有重要作用,但也要根据你的故事推进情况来设置,没有伏笔不可取,但数量太多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从而影响整体的小说质量。

2、服从主旨和中心思想

你的任何安排都是要讲清楚你的思想核心的,这是小说的灵魂,作为伏笔,也要把主题考虑进去,使情节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3、正确运用伏笔

在哪里埋下楔子,在哪里引爆炸弹,有一套行事原则,要正确把控时机,让伏笔的转化悄无声息(自然流畅),让爆发一鸣惊人,关联你的矛盾冲突,做到正确设伏、出人意料、有力打击。

4、伏笔要有始有终

任何前面一个剧情,特别是未完的剧情,后面都应当有一个剧情给它画上句号,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烂尾。把伏笔埋设后,要记得引爆它,否则这个伏笔就会使全书失去逻辑性,变得杂乱无章。

1、要有波涛汹涌、起伏结合

学会让读者坐过山车,就是要让情节高低澎湃,一边急剧加速,制造紧张氛围,紧接着又变得缓和轻柔,两种过程交替使用,能收获惊人的效果。把韵律找好,学会共振。要记住,读者的心越提得高,放下来的滋味越深沉,对你的小说就欲罢不能。

2、注意节奏

剧情的发展是有章可循的,不是指如同小白文一般,大家都能猜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而是说你的故事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倒叙也是一种逻辑顺序),这个顺序的节奏由作者掌握,如果这样的节奏既符合逻辑,又让读者无法看破,那一部佳作就诞生了。

吊胃口是一个常见的手法。平铺直叙过于平淡,没有吸引力,读者可能看一点就看不下去了,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手法,但不能全是平铺直叙,要学会欲盖弥彰,说半句话。

爱情公寓大家都看过,里面关谷的大师兄的角色深入人心,大师兄的一个特点是总是把话说前面部分,然后停顿老半天再说下面半句话,在停顿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话没说完还有下半截,但是对方又不说,这就形成一个等待的过程,伴随着焦急、不安,总感觉缺了点什么,特别想知道结果,这时候读者的胃口就吊起来了。

1、下饵

读者的情绪是被你带着走的,当他们专注投入阅读时,基本上作者让读者哭就能哭,让读者笑就能笑,这和半催眠状态有很大关联。

而你正确下饵之后,读者就上钩了,要一点一点透露出信息,给读者吃但又不能吃饱,永远保持半饱状态,直到你的高潮情节到来。

2、等待拉杆

在下饵过程中,半饱是常态,太饿了读者不会跟进,吃饱了又没人会再跟着你走了。所以要一步一步诱使读者进入你布的局,等待你设置的终情节。揭晓谜底的时候就是你收杆的时候,也是你引动读者情感爆发的时候,读者为一部小说而哭而笑,而小心翼翼、不知疲倦,你的小说就收获了最大的成功。

在音乐中,主题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的核心,亦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紧扣小说的所有旋律中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偏离了主要旋律,小说也就偏离道路,就相当于你的英语考试写了数学答案,对不上了。

在创作过程中,不偏题是一个重要之处,要在你的大纲之内适度发挥,不能漫天跑火车。

这里提几个不偏题的办法:

  • 依从主线,把握主要线索,支线不能反客为主,任何时候都要把你的主线放在心上;
  • 多次呼应。前面的某个铺陈在后面重现,或反复升华你的主题,每次往外扩展后,都要记得收归中央,点明你这次扩展对主题的作用;
  • 学会壮士断腕。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就偏了,如果这时候你发现没法收回来或者收回来的代价太大,就要战略性放弃这一部分,弃车保帅,主题与核心优先。

有的作家兢兢业业,写一辈子书,产量丰富,出版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字,但每部作品都稀疏平常,最后只能沦为图书馆废弃角落的黄纸。而有的作家专注于一部作品,而一个精品就让他一炮而红,虽然产量不高却名垂青史。

小说也是一样的,一个让读者脸红出汗的好的情节能抵过十个无波无澜的普通情节,所以我们要学会精心打磨,制造精品。

1、有选择性:

把你的精力集中放在几个关键环节的创作中,可以选择性放弃一些普通情节。这里的放弃不是指不写,而是要少放一些精力在普通情节上,只进行重点突破。

2、副本要适中:

按照主线推进的程度合理设置副本数量。

3、让读者猜不到:

不要用死板的老套路,学会用新花样让读者惊叹。

不能干瘪地写你的主人公,要让他有血有肉,有缺点也有优点,真实可触及。

故事的深刻性在于,把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人性展示出来。

人性中与生俱来即存在由于祖先生存的险恶环境衍生的对生存的渴望,对胜利的渴望,对与自己相似的伴侣的渴望,对同类间自己地位的关心等冲动。在很多美剧中,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比如《行尸走肉》的前几季,一个充满丧尸的环境里,最为可怕的竟然不是行尸,而是活下来的人,在末日环境中,人性的冲突变得异常尖锐,也让这部剧有了灵魂。

一部知名的国外小说《失明症漫记》也是讲了一个灾难发生后,以一个医生妻子的身份展开的见闻记录,这部小说获了大奖,推荐大家去读读,对刻画人性有帮助。

实际上很多作品都是有套路的,去读一读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读一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你就会发现,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们的整体架构就高出普通人一个档次。

而这些架构可能面临重复的问题,其他很多作品都会不自觉去模仿这样的经典套路。同中求异就是要告诉我们,可以学习,可以雷同,比方说莫言的《丰乳肥臀》,这样的作品你也可以写,但是你要找到你的方向,你要有发展,不然两部《丰乳肥臀》有什么意义?

不同人是有不同经历和人生的,这就注定了两个人写不出完全相同的作品,你可以选择某一个经典套路,然后赋予它属于你的独特内涵,此时这套路可能就不是借用了,而是属于你的专用记号。

由黄渤主演的《杀生》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这是一部和商业片不同的优秀影片,整个场景恢弘,从一个乡村引出一个时代的故事,整部电影全程结构紧凑,一环扣一环,看似在说一件事,其实把社会、人性全都埋在了精髓里。

这部电影我觉得最出彩的还是其上下环扣之丰富,在我国电影中不多见,大导演手笔。基本上你看一个20分钟后就会发现上一个20分钟里的伏笔被引出来了,整体格局新颖,看完就感觉是读了一本经典长篇小说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作品中,“新”的感觉是绝对不能少的,成败与否就是我们看设置小说的创意是否到位了。

创意可分为三种:

  • 局部新颖
  • 细部新颖
  • 整体新颖

你也可以按概要图中的提法来理解,整体新颖就是要在大框架上下功夫,让其骨干成为不一样的骨干;局部新颖则为某个关键情节设置用新招,主攻局部;细部新颖则是在某处描写上搞创新。

最最终极的目的,还是契合主旨,新出主旨。

你可以按照逆向思维、分析社会、拓展知识面、阅读国内外的趣事来激发灵感,产生创意,这是基本方法。

1、广泛阅读了解,要手里有货,脑里有见识;

2、不能三心二意,寻找创意时,你要专注于你的这个故事,如果今天写这一本,明天写那一本,只会分心或者被干扰,达不到效果;

3、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放轻松;

4、在创作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去想之前的创作或者是想法,以免在死胡同里出不来;

5、及时捕捉灵感,把你的创意留下来。

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实力,一部好小说不会是你一写就写好的,也没有谁是一次性就能成功,你要放低自己,争取最大期望值。

多修改,多学习。

遇到问题应该主动积极解决,小说里哪里不好,就把它改好,自己对哪种描写不擅长,就去补齐短板,有人提出意见,虚心接受,这是靠谱的态度。

时代在变化,可能今天受欢迎的作品,明天就过气了,今天收好评的写作手法,明天就烂了大街,所以,一颗学习的心是必须有的,站在时代的潮流上,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结果就能越来越好。

本文作者:静雅

脑子里有好故事却写不出,不是智力不行,也不是积累不够,而是你没有写作技巧。 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技巧,也写不好故事。

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一书中提到「说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说故事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可以学习和逐步提高的思维模式。 」

这话听起来可能很出乎意料,你可能怀疑、不信。但是没关系,只要你尝试掌握技巧,就一定能写出故事来。

这是我上写作新人计划最大的收获,改变了我对写故事的认知。

其实,行走在天地间,谁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谁没有意想不到的邂逅,谁没有相逢恨晚的遇见,谁没有魂牵梦绕的牵挂,谁没有望眼欲穿的思念,谁没有埋藏心底的秘密......谁都有自己的故事!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对这有且只有一次的人生,谁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谁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张,谁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谁都有自己的智慧火花......谁没有自己的思想呢!

可是,怎样才能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怎样才能写出自己内心的微妙世界,怎样去分享自己的思想智慧呢?

知乎大咖李享老师教授的方法,非常好用,适合故事初学者,也适合写作研习小白。这里把课程链接分享给大家,全是干货内容,希望能给大家的故事创作带来启发:

一. 怎样写好小故事?

李享老师告诉我们,故事有三个基本要素:人物、事件、主题。我们写小故事,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思考、去构思。

以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悬崖上的一课》)为例:

人物:「我」(小亨特)、小伙伴、父亲

事件:「我」体弱怯懦,一次和小伙伴爬悬崖,由于害怕,被困崖上,既上不去也下不来。小伙伴杰里引着父亲找到了「我」,在父亲的鼓励下,「我」最终得以脱险。

主题:通过自己悬崖脱险这件事,作者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小困难一个个解决,就能战胜大困难。

再如陆定一的经典文章《老山界》:

人物:红军战士

事件:叙述了长征中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

主题: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结合这些熟悉的故事,我们写小故事就有了基本思路。比如《秋菊晋级记》,人物是秋菊老师;事件是在农村中学教生物的秋菊老师克服困难,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提升,最终成功晋升副高职称;主题是赞美曲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勇于追求、不怕困难、敬业乐业的精神。

二. 怎样写长一点的故事?

李享老师这样教我们,先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故事内容,然后再设计故事的思路。这句话应包括故事的主人公、目标、阻碍、行动和结果。 这里就把事件分解为目标、阻碍、行动和结果,有利于我们更细致地构思自己的故事。

举例来理解一下,以《麦琪的礼物》为例 :

主人公:德拉和吉姆

目标:这对年轻的贫困夫妇都想在圣诞节送给对方渴慕已久的礼物 —— 德拉想给吉姆买金表的表链,吉姆想给拥有瀑布般秀发的妻子德拉买一套梳子。

阻碍:德拉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只有一元八角七分钱;吉姆是小职员,薪水只够勉强维持生活。

行动:德拉卖掉她的秀发,给吉姆买来白金表链;吉姆卖掉他的金表,给德拉买一套发梳。

结果:尽管彼此的礼物都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但他们却从中获得了比礼物更重要的东西——无价的爱。

我也按照这个方法构思了一个故事:《金手镯》

主人公:73岁的金阿姨,家住东北农村小镇。

目标:喜欢金手镯,想买大一点的金手镯,在老姐妹中也有面子。

阻碍:不想自己拿钱买,自己存下的钱是要给生活并不是很富裕的闺女,金阿姨要让养她的儿子给买。可因为自己上下楼不方便,儿子刚刚又买了宽敞的一楼,花了二十多万,自己还有些不好意思张口。

行动:饭后不高兴,天天不吱声,问话不回答。儿子惊慌失措,不知娘怎么了,也不知自己哪里又错了,每天谨小慎微,看着老娘脸色,提心又吊胆。

结果:时隔五个月,儿子又掏了家底,拿出两万元,买了金镯子。养老不仅要有孝心,还要有经济实力。

金阿姨的故事在东北农村并不少见,生活小康且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享受晚年生活。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由于社会发展、经济收入与生活观念陈旧、经济压力增大并不对等,这些都产生新的矛盾。我看到周围许多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听到她(他)们的家长里短,也关注过她(他)们对晚年生活的诉求,深感中年一代的压力,很受触动,就构思了金阿姨买金手镯的故事。

可能你要问,故事主旨是什么?别着急,故事主旨要么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表现出来,要么在故事的结尾点题出来,又或是设置留白给读者思考,也是可行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可。

三. 怎样写更复杂的故事呢?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讲故事得有起承转折,要有戏剧效果,才能引发读者的兴趣。那怎样才能写出有意思且复杂的故事呢?

不必烦恼,李享老师的故事八步法帮你解决问题。 故事八步法,即故事的八个内容,包括主人公、目标、阻碍、努力、结果、转折、高潮、结局。 用这个方法,你就可以写出曲折有吸引力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以莫泊桑的《项链》,举例拆分验证一下。

主人公:马蒂尔德。她是教育部小职员的妻子,生得漂亮,可地位低下,向往华屋美宅、丰盛精美的筵席、漂亮的衣服和珠宝,一直为得不到豪华的生活而痛苦。

目标:能在教育部长家的晚会上引人注目,被人羡慕,被人追求。

阻碍: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漂亮的首饰,怕被人比下去。

努力:丈夫用积攒下来的400法郎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了一串美丽的项链。

结果:马蒂尔德在部长家的晚会上,以她的漂亮、时髦、迷人出尽了风头,她深深地陶醉其中,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转折:清晨离开回到家中,发现她借来的那条项链丢了,找遍一切可以找的地方,就是找不到。只能隐瞒好友,买一条一样的项链还回去。 10年节衣缩食的生活,马蒂尔德夫妇还清了借款。马蒂尔德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

高潮和结局:当她再次遇到好友的时候,才知道她借来的那条项链是假的。

看看《项链》的构思,一定增加了你写好故事的信心吧。 如果你要写曲折感人的故事,就可以按照这个步骤列出大纲,然后添枝加叶,就能写出人物形象丰满的故事了。

如果你感觉构思出这些有点难,那就从小故事的「三步法」开始,明确自己要写的故事,然后再用「四步法」拆分情节,最后用「八步法」让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这样,你的好故事就写出来了。

「一个好故事总是充满温情的,不像数据那样冷冰冰,所以总是能打动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不管一个人多么有心机,多么强硬,都会被好故事影响。」

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创作故事的欲望。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好故事。再次推荐大家体验知乎知学堂官方推出的《零基础写作直播课》,由知乎盐选专栏资深制作人、真实故事大赛评委——李享老师为大家直播分享创作技巧:

希望大家都能学到写故事的好方法,能构思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推荐内容